最新案例

专业信息安全领域!

当高校数据遇上“内鬼”,天锐绿盾如何默默守护每一份科研心血?

今年年初,河南某高校系统遭攻击,部分学生信息和未公开的科研资料被泄露。消息一出,校内师生议论纷纷。事后调查发现,真正让数据“出圈”的,并非黑客多么高明,而是一名教师误将加密压缩包发给了校外合作方——对方电脑早已中招。

这并非孤例。在高校环境中,类似的风险每天都在发生:U盘随意拷贝实验数据、毕业论文通过邮件外传、实验室电脑无人看管……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,一旦缺乏安全防护,就可能成为泄密的“缺口”。

比起外部攻击,内部的数据泄露往往更隐蔽,也更难防范。老师忙着做课题,学生赶着交作业,谁会特意去想“这份文件能不能发?”“这个U盘插上去安不安全?”可正是这些“无心之失”,最容易酿成大问题。

尤其是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,常常涉及国家项目、核心技术或未发表成果。一旦数据外流,轻则影响论文发表,重则导致知识产权被窃取,甚至牵涉国家安全。

那有没有一种方式,既能保障日常教学科研的高效协作,又能把风险牢牢锁住?

答案是肯定的。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引入专业的数据防泄露(DLP)系统,其中,天锐蓝盾DLP已成为不少顶尖院校的共同选择。

从国防科技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,到浙江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昆明理工大学、江苏科技大学等,这些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高校,都不约而同地部署了天锐蓝盾DLP解决方案。它不像传统杀毒软件那样“被动防御”,而是从数据产生的源头就开始保护。

简单来说,天锐绿盾就像给每一份敏感文件穿上了一层“隐形盔甲”。无论是Word文档、PPT课件,还是CAD图纸、WPS加密,实验数据,只要被纳入保护范围,就会自动加密。即使文件被拷走、邮箱外发,甚至是硬盘被盗,没有授权的人也无法打开。

当有人试图将一份受控文件通过微信发送、上传网盘,或者大量打印输出时,绿盾加密系统会立即识别风险行为,可以选择提醒、拦截,或记录日志供管理员追溯。整个过程对正常办公几乎零干扰,却能在关键时刻“踩下刹车”。

而在管理端,学校信息中心可以清晰看到:谁在什么时候访问了哪些文件、是否有异常外传行为、哪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……真正做到“看得见、管得住、查得到”。

某理工类高校曾分享过一个真实场景:一位研究生在准备答辩材料时,误将包含核心算法的源代码打包发给了校外导师。幸运的是,该校已部署绿盾加密软件,文件在对方电脑上无法打开,系统同时触发告警,管理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理,避免了一次潜在的重大泄密。

这样的“惊险瞬间”,在没有防护体系的校园里,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发现,直到后果显现。

如今,高校不仅是知识的摇篮,更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。一篇论文、一组数据、一段代码,背后都可能是团队数年的心血。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事前设防。

天锐绿盾做的,就是这件事——不喧哗,不打扰,却始终在后台默默守护着每一次点击、每一次传输、每一份智慧结晶。

绿盾加密软件,让校园数据安全管理不再头疼,天锐绿盾作为一款已被众多双一流高校验证过的“数字守门人”,让高校科研真正安全起来。